2015房地产形势回顾 与2016研判

1454643917000 来源: 网易房产 0人参与

一、2015地产十大关键词

离职潮:

铁打的房企,流水的兵,房企离职潮正在爆发,虽然离职年年都有,但像今年这么集中的情况并不多见。有机构统计,截止到10月底,上市房企中的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离职的人数已经达到109人,涉及万科、招商、中海、世茂、保利等大型房企。

这跟市场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今年成交量持续在上涨,但利润率在下滑,销售压力增大,企业又面临调整、转型,高管们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面对逐年递增的业绩考核,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离开。

去库存 :

如何才能消化巨大的库存,这是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主旋律”。虽然库存总量在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压力尚未减轻。正是因为如此,开发商在销售方面下足了功夫,除了降价等常规手段之外,还想出其他招数,比如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包括微信等,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营销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多卖出几套房。

撤退(李嘉诚等):

事实上,亚洲首富李嘉诚从2013年起就开始出售内地资产了,但大撤退事件直到今年才引起剧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三年,李氏家族从大陆、香港撤出的资产超千亿,其中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就套现近800亿元。这些钱都又投资到了哪里了呢?大部分投资到了欧洲,主要是英国。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公司合并,并准备将公司迁到开曼群岛。李嘉诚的撤退像一次“大迁徙”,引起了广泛争议。

并购(链家等):

2015年是链家集中爆发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链家快速扩张,光靠自我繁殖的速度不够快,链家选择了兼并。从2月初合并四川伊诚地产开始,链家合并了上海德佑地产、深圳中联地产、重庆大业兴等等中介品牌,仅仅这一年,链家的并购横扫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几乎所有重要城市和地区都布局了链家的门店。8月,广州中介大佬满堂红也宣布与链家合并,链家从此完成了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布局。这种疯狂的兼并动作,让链家被业界称作“并购贪吃蛇”。

合伙人:

这与刚刚提到的“房企离职潮”关系密切。人才大量流失,以前很受推崇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自从2014年3月,万科带头实施“合伙人制度”制度之后,绿地、碧桂园、越秀、龙湖、金地等房企都开始尝试各自的合伙人制度。

总体来看,合伙人制度都以“利益共享”为核心,以持股计划、项目跟投为手段。在事业合伙人制度下,合伙人与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既能促使职业经理人真正关注项目运作,也能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绑架”,实现人事方面的稳定。

互联网+: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很快席卷各个行业,房地产体量巨大,性质也较为特殊,连接互联网的速度相对慢一些,但房企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触网,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突围。比如华远地产牵手360、方兴地产与腾讯宣布合作等等,房企不仅通过“互联网+”探索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网络购房、定制户型等等,还将业务延伸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

出海:

去年,中国在海外商业地产上的投资首次超过国内,标志着国内市场正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这股“出海热”更加明显。比起国内经济放缓、股市动荡的市场环境,许多投资者和房企选择到澳洲、美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去。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比2013年增长了46%,办公楼和酒店资产成最受欢迎。中国的住宅开发商海外投资配比超过5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38%。

多元化:

2015年,房企继续面临去化艰难、利润走低的局面,为了突破困境,房企正在四处探路,在业务多元化方面不断尝试。万科、恒大、万达等地产大鳄集体转型“地产+产业”的复合型发展模式,以最为高调的恒大为例,除了恒大冰泉,还开设了粮油、健康、美容整形、乳液、金融、文化产业等各个子集团。

不少中小上市房企也在向多元化探索。有数据显示,现在涉及转型及多元化发展的近50家上市房企中,有三分之一正在涉足大健康领域,金融、文娱、科技等也是热门方向。

野蛮人:

险资入市在2014年已有端倪,今年动作更大,以安邦保险为首的金融机构大肆吸纳地产股,入侵上市房企,即使在6月中旬的股灾时也依然很凶猛。郁亮从去年年初就开始重提21年前的“君万之争”,但还是没能拦住“野蛮人”,就在几天前,万科又一次迎来股权大战,宝能系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另一大险资安邦保险也在举牌增持。“野蛮人”的入侵,其实是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

救市:

中央方面,救市举措包括330新政、五次降息降准等等,变相减轻了购房负担,刺激市场需求。各地也接连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比如放款贷款限制、连续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减轻买卖成本、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公积金贴息贷款等措施,限购方面,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坚持限购外,其余原本限购的城市基本退出限购。

二、2015全年楼市价格走势与投资走势

1、2015全年楼市价格走势:继续上涨

2015年是政策火的一年,住房公积金新政出台、房地产税正式立法、央行五次降息四次降准……全面刺激之下,虽然面临着高库存压力,全国房价同比上涨幅度仍然超过了7%。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1-10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682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1%,其中住宅成交均价增长9.3%。

从全年情况看,全国房价涨跌幅度分化情况越来越明显,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房价一直小幅上扬,涨幅领先全国,深圳房价更是涨了近4成;多数三、四线城市住宅去化问题较大,价格几乎不见回暖。

从地域分布来看,根据社科院最近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东北省会城市房价7000元/平,华北地区房价跨度较大,北京、天津等环渤海经济圈城市房价动辄几万元/平,而太原、鄂尔多斯等中部城市房价数千元一平米;华东地区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均价过万,而二三线城市房价超过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房价;华南方面,深圳均价超过4万/平,为全国最高,华南地区其他重点城市房价也普遍过万;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房价较低,省会城市均价都在万元以下,大多徘徊在6000左右。

2、2015全年房地产投资走势:持续下跌

楼市价格走势虽然并不非常理想,但总体仍然上扬,相比之下,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表现比较惨淡。国家统计局数据已经表明,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跌,1-10月份开发投资增速仅2%。如果从去年1月开始计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出现了20连跌,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滑落达89.6%,降幅将近九成。

而同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降至6.9%,6年来首度破“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GDP,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会继续成为稳定经济的法宝。

三、2016年楼市前瞻

1、专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研判

对于2016年国内经济形势,国信中心、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分别预测GDP增速在6.5%以上、6.7%和6.8%。考虑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中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国内经济仍将呈现下降趋势。

【综合得出几大预测】

GDP目标下调到6.5%

民生证券研究院专家表示,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三期叠加期”的影响下,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速“破7”概率大。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目标可能定在6.5%,但最终的实际增速可能略高于6.5%,最终实现在6.7%左右。

通胀继续

2016年预计CPI同比1.6%,较2015年略有回升,但仍然有惊无险,通胀高于2015年。

美联储加息 人民币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业内普遍认为会在本月宣布加息,即使12月没加,明年也会至少加一次息。与此同时,人民币加入SDR将于2016年10月正式实施,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市场机制在影响汇率的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在宣布加入SDR前,人民币已经经过一轮汇率调整,尽管短期央行可以通过量价干预为加入SDR护航,但贬值压力只会推迟,不会消失。

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宽松货币政策是当前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因素,8月份的双降标志着中国新一轮宽松货币周期的重启,意味着2016年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依然充裕,应该乐观寻找机会。2016年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但2016年宽松空间肯定比不上2015年,而且面临各种风险的冲击。专家预测,由于存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降息的边际作用在递减,2016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大概在2次左右,而降准的次数不少于今年,可能在4到5次。

股票市场不再疯狂

2016年年实施IPO注册制的可能性较大。注册制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但总体来看,2016年股市不可能重复2015年的疯牛,摇摇晃晃的慢牛是大概率事件。

房地产支柱作用强化

在经济增速放缓且面临转型之际,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作用再度被强化。外需低迷使得出口增长乏力,拉动经济的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消费将发挥更大的动力,而房地产市场无论是对投资还是对消费增长贡献占比都不容忽视。

2、去库存

还要经历两年调整期

年底,政府高层连续提出“去库存”。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库存数据来看,今年楼市库存整体也呈上涨趋势,除五月份库存下降了15万平方米外,其他月份均为上涨,已经从年初的62169万平方米涨到了68632万平方米。

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房贷违约、房企资金链等风险上升,预计房地产市场还要经历两年调整期。

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将召开 去库存或有组合拳

中央提出去库存的大方向后,预计2016年可能会有后续落地政策出台。尤其是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对于去库存等方面有可能给出一定的解决思路,包括给予财税支持、鼓励农民工买房、棚户区改造、户籍制度改革、普宅界定标准的调整、放缓房产税落地等等,直接购房有望减免税费并给予一定补贴。

预计一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下降五成

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已经分别下降50%和25%,分别处于偏低和健康水平。2014年土地购置面积下降27%,今年前9个月继续下滑5%,随着新增供应下降,未来库存去化周期很可能会进一步缩短。

3.2016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七大猜想

2016年上半年楼市乐观

需求支持还在,刚需虽然减少,但改善性需求继续发展,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此外,中国城市群格局会越来越清晰,如果房企布局合理,依旧会取得理想的销售业绩。从目前来看,楼市政策达到了历史最大宽松度,供求关系也相对健康,成交量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达到高点,预测2016年上半年整体比较乐观,下半年可能出现第一轮周期性调整。

一二线城市均价将上涨一成

著名证券研究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了对2016年及以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预测报告。中金预测,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均价将上涨10%,而销量将持平,主要由三点原因造成,一是供应有限将推升销售均价,同时导致销量受限;二是货币政策宽松将刺激销售均价和销量;三是2013年以来土地成本较高的新增供应入市,会拉高销售均价结构性上涨。

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高库存和低需求,尤其当前宏观经济低迷,预计2016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量将下降10%,销售均价将下跌5%。

2016年依然会地王频出

今年开始,房企融资越来越轻松,典型的就是公司债,各大房企都不差钱,2015年的土地市场非常火爆,2016年也会维持这样的格局,依然会地王频出,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改善性需求持续增加

2016年一、二线城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表现强劲。现有的住房普遍户型较小,20%左右的住房质量很差,而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也会进一步刺激改善型需求。从2015年成交结构来看,改善性需求已经在释放,2016、2017年会保持比较好的一个成交规模。

一线城市房价在短暂回稳后继续上升

一线城市的房价以优势资源聚集做支撑,而资源会继续汇集,如果没有特殊政策出台,明年年初一线城市房价企稳,深圳等今年上涨过多的城市,可能有10—15%的短暂回调,但之后还会继续上升,明年年底与今年相比,一线城市房价将上升10%左右。

品牌房企扩大在二线城市份额

2016年,品牌房企将扩大在二线城市份额,部分本地房企退出,内地一些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之所以去化很难很慢,并非是本地没有刚需,而是需求有限,这些有限的需求将去向最好的性价比的产品。而在新一届政府的改革之下,全国性品牌房企凭借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将越来越占优势。

二手房价格上涨概率大

从土地市场来看,一线和部分热门二线城市地王记录频频被刷新,土地成交楼板价屡创新高,看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其次,一线城市近期上涨动力十足,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房价将继续上行。此外,北上广将率先进入存量房时代,二手房销量超过新房。因此,综合各类因素,2016年二手房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