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芦苇荡,鸟憩红树林。”古典的仿木栈道两旁,一米多高的芦苇丛轻轻荡漾,鸟儿在此自由飞翔。这是记者走访珠海横琴芒洲湿地公园时看到的景象。
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此前,经省级河长专题会议研究,珠海市横琴新区“天沐河+芒洲湿地段”纳入大湾区碧道试点。在此基础上,珠海启动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全市58条、总长度达1008里长的碧道规划建设。
以打赢碧水攻坚战为前提
水碧岸美的碧道建设,前提是对河网水道的有力整治。2017年以来,珠海设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497名,并陆续出台《珠海市河湖管护技术指引(试行)》《珠海市河长制河湖水系水质监测技术指引(试行)》等有关规定,对各区落实河湖治理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大湾区碧道省级试点,目前已完全消除了劣五类水体。据横琴新区区级河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周咏文介绍,今年以来,横琴新区组织河湖管养单位开展新一轮河湖“五清”行动,组织建设单位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通过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共同发力,1-5月共计整治河湖沿岸排污口167个,清除河湖行洪障碍133处,未来,希望将区内全部水体提升至Ⅲ类(三类地表水)。
周咏文表示,横琴新区将高标准做好天沐河都市型碧道建设,融通港澳,打造大湾区魅力之城,让美丽生态环境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建58条千余里长碧道
在试点建设工作基础上,珠海还启动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九湾一岸、碧秀珠海”的全市碧道建设总体格局,将省、市碧道试点和情侣路串联起来,统筹山、水、湖、田、海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高水平高标准推动全市58条、总长度达1008里长的碧道规划建设,打造珠海市“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茂、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生态工程中心生态环境院环境规划室主任施晔介绍,目前珠海已将香洲区香山湖、金湾区二号主排河、红旗河等纳入市级碧道试点,力争2019年年底前完成市级碧道试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碧道建设工作。
当前,横琴新区已建成马骝洲水道花海长廊、芒洲湿地公园等滨海岸线景观提升、生态修复项目。其中,芒洲湿地已于2017年元旦正式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天沐河省级碧道将于今年建成。
民众积极组队巡河保家园
“碧道建设,光凭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珠海金湾区三灶镇民众杜云雁表示,三灶镇部分热心居民积极加入到珠海碧道建设中,组建微信群进行信息互通,及时对偷排等污染环境的企业、个人进行监督、举报。
去年5月,杜云雁偶然间发现当地一家五金加工厂可能存在乱排放的行为,他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了当地环保局,环保局立即行动,发现该加工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随后环保局对该厂进行了处分。
杜云雁介绍,三灶镇早期为了经济发展,引进了各类制药厂、电子厂等,很多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涌,对镇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当地的居民直接以“臭水沟”来称呼镇上的河涌。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整治,使得直排工业废水的行为基本上销声匿迹,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或者个人还存在偷排行为,而当地的河长数量有限,许多市民为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纷纷自行组队巡河,监督举报违法偷排行为。
“当时整治行动才刚刚开始,还有人存有侥幸心理进行偷排,如今政府对河道中的每个排水口进行登记,对污水进行溯源,也就没有人敢‘顶风作案’了。”杜云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