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之王变身最赚钱房企 国际投行集体调高恒大目标价
今年上半年是地产丰收年,多家龙头房企均录得业绩大增。但恒大的半年报还是超出不少投资者的预期。
8月28日,中国恒大(03333,HK)2017年半年业绩显示,多项核心指标行业第一,其中上半年净利润231.3亿,同比大增224%;营业额1879.8亿,同比大增114.8%;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14930亿。业绩大增的同时,恒大上半年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近一半。
恒大净利润大涨和负债大降所形成的“剪刀差”,让市场开始重新评估恒大发展前景,8月29日,花旗、野村、中银国际、国泰君安、联昌国际等国际投行发研报,均给出强烈买入建议,最高将目标价调升至31.8港元,8月29日,恒大上涨11.84%收报25.5港元。
转型背后的逻辑
一直以来,恒大都在寻求规模高增长。从2009年上市至今销售规模7年时间增了11倍。今年前七月,恒大销售额达2882.5亿,同比大增56%,业内预计恒大全年销售将突破5000亿。
恒大快速成长的背后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为4.39万亿,2016年该数据已经突破11.7万亿。
在这个“扩张时代”里高增长房企普遍采用高负债、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其逻辑在于高增长必须有足够土地储备,在地价增速高于负债利率的背景下,高负债有利于房企扩张。自2009年以来,恒大销售额、总资产等经营指标实现12-23倍增长,银币的另一面则是其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
但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高速增长期已结束,未来增速正逐步放缓。机构预测,未来2-3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将进入平稳期,2019年前后开始缓步下行。与此同时,房企利润也出现下滑趋势,2016年112家A股上市房企平均利润率从2013年的11.97%下降至8.2%。
“成交量和利润率的变化和现在房地产市场环境多变、房地产的开发难度增大等因素相关。” 有地产行业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在调控政策收紧、资金全面收紧的市场形势下,规模房企不应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要更加注重提升效益,降低负债风险。”
恒大的调整始于今年年初,许家印明确提出实施“规模+效益型”发展战略。并开始“由过去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发展模式转变”。其转型核心就是提升利润,降低负债率。在半年报业绩会上,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也表示,未来恒大保持规模适度发展,把效益放在第一位。
双“剪刀差”促恒大成半程利润王
按照恒大在业绩会上公布的降负债率计划,接下来恒大还将引进第三轮战略投资资金300-500亿,进一步增厚净资产,并在未来三年实施土地储备负增长,土地储备每年下降5%-10%,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到2000万平米土地储备。“到今年年末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业绩会现场透露。
“恒大采用加大净资产同时减少负债总额的‘剪刀差’,来降低负债率。”前述市场人士对记者进一步分析称,“三轮引战投增厚了恒大的净资产,土地储备负增长则有效减少沉淀资金,控制债务总额。”
除此之外,恒大还强化了三费的控制,不仅严格控制财务费用,还在营销、管理费用上动起了刀子。据了解,恒大今年上半年合共发行了63亿美元债券,利率最低至6.25%,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与此同时,恒大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有效降低营销和管理费用。上半年年报显示,恒大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去年大幅下降一半。
这些措施使得恒大净利同比大增224%达231亿,一举超越中海成为今年上半年最赚钱房企。同时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近一半。两者形成另一个“剪刀差”。
从“销售规模第一”到“利润规模第一”,这一转变让投资者开始重估恒大价值。年初至今,中国恒大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380%。但在恒大公布半年报后翌日,花旗、野村中银国际、国泰君安、联昌国际等国际投行发研报,均给出强烈买入的建议,最高者将目标价调升至31.8港元“恒大提供了非常强劲的上半年业绩,由于利润率高于预期,销售业绩强劲,我们提高了每股收益的预期。”联昌国际的研究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