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广州房产 > 新闻 > 正文

顾云昌:“三期”叠加下楼市年内难好转

0
分享至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行是周期性的大趋势,但是缓而稳的,不会是断崖式的。对于想要买房的人,不要等所谓的“底”,有需求还是要出手;而对于房企,销售量的下跌也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因此也不必过于悲观。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王飞北京报道

“房价还会不会降?”这一问题已成为了现下房地产业内外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在开发商愁云笼罩、购房人持币观望的大环境下,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行是周期性的大趋势,但是缓而稳的,不会是断崖式的。对于想要买房的人,不要等所谓的“底”,有需求还是要出手;而对于房企,销售量的下跌也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因此也不必过于悲观。

中国房地产报:你在早前就说过对房地产市场应因地制宜、分类调控,这与新调控思路相契合,在你看来,现阶段的分类调控政策执行得如何?

顾云昌:现在正在实施中。政府提出分类调控、重视分类调控,是因为市场本身出现了差异化,政策必须紧跟市场、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叫“分化”,一个叫“下行”——2013年分化开始明显,2014年分化愈演愈烈,同时下行也不可遏制地到来了。今年来看,分化和下行并行,但下行的趋势比分化还要猛烈,还要让房地产企业恐慌。

今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出台全国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高度概括地用“分类”和“双向”作引导,证明政府也看到了,现在的全国房地产市场不能一概而论,症结不再是房价过高,而是库存过高,且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很多房企都面临着去库存压力,除了房企自发降价外,你认为政府在政策上应如何与之匹配?

顾云昌:过去的供不应求转为现在的供大于求,“人等房”变成了“房等人”,政府任务也随之从“压房价”变为了“去库存”。注意这两项任务的动词——“压”和“去”,一个是按捺,一个是清除。具体到政策上,区别就是一个是抑制需求,一个是消化积滞。后者要比前者更能治本。

但是,对需求的良性疏导只是在下游,消化库存的另一有效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供应。有机构做过统计,假设从今年开始不再新建任何商品住宅,现在的存量也至少需五年的时间才能被市场消化。即使城市现存人口也要购置、升级住房,新增供应也几倍于实际需求。因此政策一定要两端兼顾,两头同时开凿,才能使整个市场管道重新畅通。

就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政策支持还是在信贷方面。从5月份央行的两次动作可看出,中央的态度是保障和鼓励首套房,而对地方来说,仅首套房已经不够提振经济,所以以各种方式试图将信贷向二套房甚至是三套房倾斜。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要想让整个市场的消化机能动起来,中央下一步也应该在对二套房的信贷上做文章。让购房者能及时、简便且以比较低廉的成本借到钱,这才是能让他们下决心买房的关键,也是去库存的关键。

中国房地产报: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不会”也“不能”崩盘,如何理解这两层含义?

顾云昌:什么是“崩盘”?房子无人问津了,整个行业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导致了金融危机,那才叫“崩盘”。“不会”是客观的,就是有既有刚性需求做基础,再加上新型城镇化的支持,销量和售价不会断崖式下跌。“不能”是主观的,即便现在在调整结构,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还是无可取代,国家不可能放任其崩溃,就算不是“救市”,也会在恰当时机扶持。

中国房地产报:在当下的经济换挡期,房地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顾云昌: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三个时期的夹缝中——结构调整阵痛期、政策转变消化期以及经济增速换挡期。三期叠加,肯定会改变房地产业的生存环境,无法使增长像过去那样毫无阻碍。但困境并不是绝境,换个角度看,现在也是中国经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否认房地产业下行是自欺欺人,而恐慌大难临头则又过了头。

总体来说,房地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可代替,调结构是增减比例,而不是彻底撤换剔除。未来,只能说房地产业的贡献度会相对减少,但基于我国人口总量和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对消费拉动、行业带动的重量级,就算不是国民经济的唯一支柱,也始终是中流砥柱。

中国房地产报:在你看来,何时房地产市场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好转?

顾云昌:现在是整个房地产业深度“手术”期。这场手术如果是在2009年进行的,可能不会有现在这样漫长和疼痛,但当年“4万亿”的营养补给,让房地产市场很快恢复了元气。然而这一轮的复发更严重了,并发症更多了,治疗难度也更大了。

可以说,“4万亿”的强刺激犹如吗啡,在短时间内的确让经济有了显著提升,但埋下了更多“病根”——地方政府向银行的大量借贷只能依赖土地收入去偿还,所以在2009年以后,各地大量买卖土地,开发商囤地、开发、建成、变成库存——形成恶性循环。简而言之,现在的高库存,就是“4万亿”的结果。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更名 河北与京津平起平坐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民调显示韩国总统李在明执政首月支持率为65%

民调显示韩国总统李在明执政首月支持率为65%

财联社
2025-07-04 21:58:14
日本“硬抗”特朗普 这一次是真的“跪”不动了

日本“硬抗”特朗普 这一次是真的“跪”不动了

看看新闻Knews
2025-07-04 06:49:43
55岁雷军直播罕见生气!员工准备不充分,一秒黑脸撇嘴看着很严肃

55岁雷军直播罕见生气!员工准备不充分,一秒黑脸撇嘴看着很严肃

娱乐圈圈圆
2025-07-03 17:20:17
堆积如山的库存 多地汽车经销商公开求救

堆积如山的库存 多地汽车经销商公开求救

中车网评
2025-07-04 17:22:51
北京办公楼空置率上半年降至20.2%,中关村率先降至8.9%

北京办公楼空置率上半年降至20.2%,中关村率先降至8.9%

焦点财经Focus
2025-07-04 22:57:23
妻子走了我只能去女婿家过年,只有女儿在忙活,吃饭时她却赶我走

妻子走了我只能去女婿家过年,只有女儿在忙活,吃饭时她却赶我走

第四思维
2025-06-30 12:51:45
地铁12号线一开 广州这个富人岛房价被狙击

地铁12号线一开 广州这个富人岛房价被狙击

说故事的阿袭
2025-07-05 01:14:02
高考完后天津的外地家长开始疯狂砸盘,使命完成了,房子就要了

高考完后天津的外地家长开始疯狂砸盘,使命完成了,房子就要了

星河也灿烂
2025-07-04 14:43:26
公开决裂!洪森开始行动,家族突然转向?中国早就留好后手

公开决裂!洪森开始行动,家族突然转向?中国早就留好后手

娱乐的宅急便
2025-07-04 08:05:47
TVB知名女星病逝,丈夫上周坠亡

TVB知名女星病逝,丈夫上周坠亡

极目新闻
2025-07-04 20:44:16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凤凰WEEKLY
2025-07-04 16:08:45
1950 年,四川地主拿出朱德欠条,朱总司令:马上把他接到北京来

1950 年,四川地主拿出朱德欠条,朱总司令:马上把他接到北京来

纪实文录
2025-06-21 14:47:10
“工地大叔”刘诗利走红仅4天,令人恶心一幕上演,央视发声力挺

“工地大叔”刘诗利走红仅4天,令人恶心一幕上演,央视发声力挺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07-04 08:17:37
支付宝写信安慰菜鸟,赞助苏超球队被拒,网友笑麻:这是公开撒盐

支付宝写信安慰菜鸟,赞助苏超球队被拒,网友笑麻:这是公开撒盐

小嵩
2025-07-04 21:26:46
间谍网络连根拔起,美国损失惨重,七天后的报复来得如此迅猛

间谍网络连根拔起,美国损失惨重,七天后的报复来得如此迅猛

流年拾光
2025-07-04 15:06:17
外媒:印度拟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外媒:印度拟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新华社
2025-07-04 20:58:04
《以法之名》直到姜红军被调查,才知,孙飞贪污1亿,牵出兰景茗

《以法之名》直到姜红军被调查,才知,孙飞贪污1亿,牵出兰景茗

大歪歪
2025-07-04 22:47:05
小别胜新婚是什么体验?网友:成年人的世界好污啊

小别胜新婚是什么体验?网友:成年人的世界好污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6-05 00:10:03
甘肃一幼儿园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数十患儿跨省诊疗 有孩子去年就查出异常

甘肃一幼儿园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数十患儿跨省诊疗 有孩子去年就查出异常

上游新闻
2025-07-04 19:33:13
小鹏汽车暴跌!

小鹏汽车暴跌!

电动知家
2025-07-04 18:35:22
2025-07-05 07:43:00

广州房产

商贷可转公积金!刚刚,广州征求意见稿来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区域当前价格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特朗普支持者强烈不满"大而美"法案:"背叛"工人阶级

头条要闻

特朗普支持者强烈不满"大而美"法案:"背叛"工人阶级

财经要闻

茅台从3300跌到1700 泡沫破了酒才真香

体育要闻

体坛最爽打工人:37岁被裁,工资领到72岁

娱乐要闻

李宇春身上的标签哪个才是真的?

科技要闻

被雷军"震惊"后,何小鹏"藏起"G7的战报

汽车要闻

重生之拿回销量 领克10 EM-P抢鲜实拍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房产
手机
健康

再见多巴胺,今年流行的“淡彩色”穿搭太美了!

教育要闻

高考志愿背后的现实考量:放弃福耀,选择安稳,走公费师范生

房产要闻

重磅发布!海南楼市2025上半年Top10榜单出炉!

手机要闻

三星Galaxy Z Fold7真机曝光:机身仅比SIM卡托厚一点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