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羊城晚报报道了荔湾区周门地区一栋老旧楼宇加装电梯不仅得到全体居民的同意,低层业主还主动帮忙加快电梯安装进度,堪称广州电梯加装案例中的“一股清流”。在各区政府的大力补贴下,广州越来越多旧楼宇成功装上了电梯。记者观察发现,在成功案例中,邻里关系和谐成了高低层最终统一意见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目前加装电梯仍然处于拉锯状态的大部分旧楼宇,仅靠“街坊情”仍难以破局。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邻里和睦是“破冰”利器
去年10月,周门街18号大楼开始酝酿电梯加装,费用由三楼到九楼的住户按比例承担,一二楼不用出钱。由于加装电梯不可避免对一二楼造成影响,大楼的居民经商议后,决定除了加装电梯之外,还对整栋大楼的内饰、水管以及户外的花基等等配套设施进行自行“微改造”,大楼翻新所需要的费用也不需要一二楼住户承担。
邻里之间的互相理解,让低层住户对加装电梯一事表现出了极大程度的理解和包容。为了提高电梯报装效率,住在二楼的梁伯还主动借出了自家房产证复印件。梁伯事后向记者坦言,即便加装电梯对自家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到高层爬楼梯确实辛苦,还是应该多支持。
随着各区政府对旧楼加装电梯的大力支持,像上述旧楼如此“同声同气”地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越来越多。当中,邻里关系似乎成为了这些楼宇电梯加装最终得以“破冰”的关键因素。
邻里关系非一日能养成
但这种和睦的邻里关系往往是通过多年慢慢养成的,如今很多商品房几经转手,几番轮换住进来的更多是互不相识的面孔,要培养邻里关系并不容易。
海珠区一旧楼低层居民魏女士坦言,如果有关系融洽的邻里氛围,她或许不会对电梯加装过于抵触。毕竟俗语有言:“百金买屋,千金买邻”。但是她所住大楼几年来很多住户已经换了几手,虽然上下楼梯碰到偶尔会打招呼,但彼此只是出于礼貌,远谈不上关系融洽。所以,当听闻小区要搞电梯加装,她从心底里并不愿意。
也有一类低层住户本身对电梯加装并不抵触,但由于高层过于强势,导致他们反应强烈。海珠区江南中街一旧楼此前酝酿电梯加装,家住一楼的李阿姨说,今年1月份,施工队突然进场施工,甚至还没跟他们打过招呼。她和其他反对户多次阻止,后来在居委会的介入下,施工队才停下来。让李阿姨不满的是,高层方面认为只要大楼“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反对的业主便无权干涉。
“千万不要觉得过了双三分之二,就可以强硬开干。”周门街18号大楼一位居民事后总结经验,他之前就听说过很多类似的案例,高层以为征求三分之二业主的同意便“成竹在胸”,跟低层住户的关系弄得很僵。结果电梯加装最终也陷入了僵局。
高低层应理性协商相互让利
有低层住户则表示,电梯加装后,高层升值低层贬值,如果按照供求关系这个角度去思考,低层损失难以估量。广州链家地产研究院院长周峰表示,加装电梯后,7-9层的单位基本都能增值30%,而低层增值幅度小,高层和低层的房价可能出现逆转。所以,推进旧楼加装电梯,除了强调和谐的邻里关系之外,还需要双方理性协商,相互让利。
持续关注此问题的资深媒体评论员彭晓芸表示,在电梯加装时,需要对大楼不同住户的相邻权进行认定和处置,然后由居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协商,等所有住户达成统一意见后再动工。事实上,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邻关系的相关法律条款已经较为完善。例如德国有“特别牺牲补偿金制度”,该制度认为相邻关系中不动产所有权受限制的一方付出了私法上的“强制牺牲”,为了补偿这种为“优势利益”(诸如加装电梯可能被认定为是“优势利益”)作出妥协的“牺牲”,法律上要求相邻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补偿金。另外,日本推出了“日照妨害”制度,“日照妨害”指由于土地利用的先后关系、后加建筑可能对既有物产及其所有者造成日照权(采光权)的侵害,日本的法律主张对“日照妨害”进行程度的评估,并形成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两种相关处理方式,具体包括请求除去侵害、请求禁止侵害以及请求损害赔偿三种。
周门街18号的居民认为,其实对低层的“让利”有很多种形式,不仅仅只有货币补偿一条路。“我们不强调金钱补偿。”该大楼住户郑先生表示,“但我们从改善大楼环境、提升低层住户幸福感上下功夫,这样的补偿其实更能体现邻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