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广州房产 > 正文

储蓄率升至金融危机水平 美国人为什么又存钱了?

0
分享至

储蓄率升至金融危机水平, 美国人为什么又喜欢存钱了?

作者: 樊志菁

2018年美国家庭存款的中位数约为1.17万美元,平均值为17.5万美元。

一直以来,美国家庭给人以高消费、低储蓄的印象。在2007年以前,美国的储蓄率通常与经济周期呈逆相关性,当经济处于健康扩张时,储蓄率往往处于相对低位。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超越上世纪90年代创造史上最长扩张周期的同时,储蓄率也在稳步上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家庭储蓄率基本稳定在8%以上,与金融危机期间相仿。美国人为什么又喜欢存钱了?

税改成重要推手

2018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最重大的立法胜利——近30年最大规模税改法案开始实施,近1.5万亿美元的减税规模为当时的美国经济带来新动力,却也意外成为了美国家庭储蓄率的拐点。美国商务部今年9月修订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人存下的工资、股息和其他收入等资金规模同比增长17%,超过了消费支出5.2%和商业投资7.8%的增速。

凯投宏观北美首席经济学家阿什沃思(Paul Ashworth)认为,在特朗普签署减税和就业法案的一个月后,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上升了整整一个百分点,绝非偶然,一些结构性因素正在变化。根据美国国会税收政策中心的数据,税改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美国最富有的20%的家庭在减税后的税后收入增长了2.9%,相比之下中产阶级人均收入增长了1.6%,而收入处于后20%的家庭收入仅增长0.4%。

虽然大部分减税都是针对高收入群体,但收入的增长似乎并没有让他们选择改变生活方式。德意志银行称减税政策实施近两年来,美国居民储蓄因税改增加了1.3万亿美元,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赞迪(Mark Zandi)估计,美国最富有的10%人口贡献了储蓄率增长的四分之三以上。

贷款服务机构Magnify Money对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汇总后对美国家庭储蓄状况进行了评估,2018年美国家庭存款的中位数约为1.17万美元,平均值为17.5万美元。其中收入排名前1%的家庭的中位数存款达到115万美元,而超过50%的低收入家庭没有存款。Magnify Money认为,随着储蓄率上升,美国贫富差距正在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为经济下行做准备

且随着特朗普税改等财政刺激政策效应消退,美国经济动能有所下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尔巴赫(Alan Auerbach)此前在提交给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会议的论文中,就对减税政策提出质疑,称经济疲弱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产出并降低债务与GDP之比,但在经济表现强劲期间实施财政刺激,只会加重债务负担和导致长期经济增长放缓。

如今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美国GDP增速已经回落到近两年低点,各界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甚嚣尘上。作为10年前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重的群体,“婴儿潮”一代已在退休储蓄账户上提前做准备以缓冲风险,而正处壮年的“80后”则开始未雨绸缪,期望能够在可能出现的失业、工时减少或奖金削减的情况下保持消费能力。Magnify Money统计显示,目前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家庭中位数存款约为9.7万美元,而“80后”家庭中位数存款为4.3万美元,均远高于“千禧一代”的中位数存款9230美元。

穆迪消费者经济研究主管霍伊特(Scott Hoyt)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近年来消费者支出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家庭净值扩张,即所谓的财富效应,如今股市动荡和薪资增速放缓已成为不利因素。人们的消费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工作状态,目前低失业率环境下很难让人对风险有所警觉,但当衰退真正来临时,消费者往往是最后做出反应的,这时通常为时已晚。

曾供职于美国财政部、现担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最根本原因,新增关税大部分都是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承担的,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在转化为物价的上涨。近年来全球性的产业竞争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升、对产品要素的价格形成打压,而美国总统正在打破这种局面。

纽约联储上月发布报告指出,79%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和60%的服务业企业表示,关税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它们的成本上升。受此影响,今、明两年商品定价将上调,同时2019财年利润有所降低。

接下来美国即将开启一年中最重要的消费旺季——年末假日季,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本月初预计,今年11月和12月的假日零售销售(不包括汽车、汽油和餐馆)预计将增长3.8%~4.2%,达到7300亿美元左右,低于去年的预期,因为贸易紧张局势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利影响还在继续扩大。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动真碰硬!8位中央指导组组长,已全部进驻

动真碰硬!8位中央指导组组长,已全部进驻

政知新媒体
2025-05-09 12:52:39
升级发酵!仅过3天,赵心童冠军或被剥夺?六大名将集体举报

升级发酵!仅过3天,赵心童冠军或被剥夺?六大名将集体举报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05-09 09:07:35
“邪恶不会得逞”:历史上首位美国人教皇,公开批评特朗普和万斯

“邪恶不会得逞”:历史上首位美国人教皇,公开批评特朗普和万斯

鹰眼Defence
2025-05-09 17:28:17
世界羽联承认苏迪曼杯小组赛严重误判,印尼申诉成功

世界羽联承认苏迪曼杯小组赛严重误判,印尼申诉成功

佑铭羽球
2025-05-09 19:18:14
泪流满面的发帖!爷爷每多活一天,就能为家里带来566元的收入…

泪流满面的发帖!爷爷每多活一天,就能为家里带来566元的收入…

火山诗话
2025-05-09 14:23:17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这里是东京
2025-05-09 17:35:33
陆文俊,被查

陆文俊,被查

澎湃新闻
2025-05-09 18:04:07
撒谎了?巴铁公布歼10打败阵风还原图,现场有一款不该出现的军机

撒谎了?巴铁公布歼10打败阵风还原图,现场有一款不该出现的军机

青辉
2025-05-07 21:45:06
环球小姐李思萱学历造假 伪造证书虚构成绩 获刑240天

环球小姐李思萱学历造假 伪造证书虚构成绩 获刑240天

大象新闻
2025-05-09 18:35:05
女子走路突然转身,被“追尾”致骨折,获赔7万元,“安全距离”规则能适用行人吗?

女子走路突然转身,被“追尾”致骨折,获赔7万元,“安全距离”规则能适用行人吗?

开屏新闻客户端
2025-05-09 17:30:31
一旅客遭遇“免费降舱”,买的商务舱变成经济舱,厦航回应

一旅客遭遇“免费降舱”,买的商务舱变成经济舱,厦航回应

界面新闻
2025-05-09 17:46:04
3岁女孩铊中毒,医院独家回应

3岁女孩铊中毒,医院独家回应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5-09 14:17:07
百色一葬礼墙体倒塌多人死伤,悲剧如何酿成?

百色一葬礼墙体倒塌多人死伤,悲剧如何酿成?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5-09 19:08:29
印度怒了,大批运输机飞赴巴基斯坦卸下大批装备,强援来了

印度怒了,大批运输机飞赴巴基斯坦卸下大批装备,强援来了

局势帝
2025-05-09 11:42:21
印巴空战创纪录!核威慑下的极限拉扯?

印巴空战创纪录!核威慑下的极限拉扯?

上观新闻
2025-05-09 18:31:09
有一种讽刺,是他死了,但害他的人还好好的

有一种讽刺,是他死了,但害他的人还好好的

末名先生
2025-05-09 14:57:12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善平党籍

中共中央批准,开除王善平党籍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5-09 18:39:54
中俄联合声明中关于国家及其官员财产豁免条款的权威解读

中俄联合声明中关于国家及其官员财产豁免条款的权威解读

雨秋闲话
2025-05-09 16:44:06
红场阅兵,中国和朝鲜都受到了特殊对待,普京的安排非常讲究

红场阅兵,中国和朝鲜都受到了特殊对待,普京的安排非常讲究

千里持剑
2025-05-09 17:50:00
贵价面包杀回北上广,它还是门好生意吗?

贵价面包杀回北上广,它还是门好生意吗?

快刀财经
2025-05-08 22:14:22
2025-05-09 21:15:00

广州房产

即买即住天河“芯”,新规实景洋房 美好即享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区域当前价格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中国元首首次谈到俄乌应达成何种和平协议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中国元首首次谈到俄乌应达成何种和平协议 外交部回应

财经要闻

降息潮延续 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体育要闻

对话萨维奥拉: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武磊出现

娱乐要闻

元斌为金赛纶发声 金秀贤否认请杀手

科技要闻

奥特曼:不怕中国赶上 就怕美国犯愚蠢错误

汽车要闻

订单破万/32.98万起 全新高山家族于5月13日上市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健康
手机
旅游

《光与影》并没有DLC计划 团队专注于改进游戏

今日热点:电影《狂野时代》入围戛纳主竞赛;2024好莱坞最赚钱和最赔钱电影……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手机要闻

荣耀400系列国内特供版被确认:金属中框+两亿像素,全系直屏!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