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绿地控股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5.50亿元,同比下降27.64%;归母净利润42.01亿元,同比下降48.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77亿元,同比下降43.8%。
于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49.1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5%,较上年同期减少4.7%。
针对年报多项指标下滑,绿地回应称,“报告期内,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不过,绿地控股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12.76%,同比增长0.9%。其中房地产业毛利率为21%,同比减少1.66%;建筑产业4.68%,同比减少0.38%。
虽然地产和建筑两大主业的毛利率均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其他产业的毛利率则同比增长8.26%,达到23.77%,由此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绿地房地产业务合同销售金额68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651万平方米,累计新签合同2460亿。
公司房地产项目业态主要包括住宅和商办两大类,两者对业绩贡献占比基本相当。在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中,住宅占比55%,商办占比45%;合同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64%,商办占比36%。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绿地无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房地产业交付面积934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计划目标,济南428超高层、上海董家渡项目、兰州会展中心、西安498超高层等重大项目也如期完成建设节点。
公司另一大业务板块——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10485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7457亿元,占比71%;基建工程2653亿元,占比25%。
基建业务累计新签合同2460亿元,包括成功中标了合同额49亿元的阳新高速、40亿元的长垣至修武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
另外,报告期内,绿地控股实现投资收益3.8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64亿元。
绿地回应称,主要因去年同期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8.04亿元。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33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发生浮亏2.00亿元,而去年同期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因公司战略投资的东航物流成功上市等因素影响实现浮盈10.19亿元。
年中报可见,绿地持续在“降本增效”道路上努力。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主要成本指标下降幅度近30%,主要在房地产及基建两大主要产业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绿地控股整体平均融资成本保持5.48%。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绿地控股总资产13598亿元,同比下降7%,净资产941亿元,同比增长5%。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633.16亿元,同比减少23.43%。
公司短期借款278.24亿元,同比增长13.8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19.68亿元,同比减少4.95%;长期借款939.48亿元,同比减少10.57%。据了解,6月份绿地刚为一笔5亿美元到期债务寻得展期。
绿地上半年累计偿还金融机构有息负债178亿元,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压降1654亿元,有息负债余额已降至22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