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同比涨幅!2025广州上半年楼市答卷出炉!
2025年已悄然过半,广州楼市在这半年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政策的持续调整、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消费者购房心理的转变,都深刻影响着广州楼市的走向。
上半年广州房产市场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数据带你揭示真相。
三大关键信号
预示广州新房市场正挣脱底部
从最新市场数据中,我们捕捉到三个关键信号:广州新房市场正稳步挣脱“底部区间”的束缚,迎来复苏曙光。
一是成交量回暖。
据广州住建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6月广州一手住宅网签量达到6796套,总面积809260平方米,环比增长3.41%,创下了年内成交新高!
至此,上半年累计卖出32861套新房,同比去年上涨近17%,行情明显较去年回温了不少。
二是价格触底回升!
从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全市新房成交均价为3.52万/平,环比上涨2.8%,价格呈现上扬的趋势。
尤其进入5、6月,市场暖意加速渗透,新房网签均价强势回升至4万+/平,一举打破持续11个月的3万+“筑底”僵局,为半年行情画上关键上扬曲线。
库存数据同样印证着市场的积极转向。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新房库存约1437万平,环比减少3.2%,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位。这组数字背后,是市场消化能力持续走强的直接体现。荔湾、天河、白云、番禺等热门板块表现抢眼,出清周期同比缩短3-6个月,库存去化节奏明显加快。综合成交量、价格、库存三方面的积极表现,广州新房市场已摆脱低迷,步入复苏轨道,后续有望在供需良性互动中持续回暖,为楼市注入更多活力。
二手市场量价背离
成交创新高与价格下行并存上半年,广州二手房市场同样呈现出活跃态势。
全市二手房成交5.6万套,平均每天能卖314套,创下三年新高,同比增长13%。
开年以来,市场延续去年成交势头,1月、3月、4月月度成交规模保持在1万套以上较高水平,3月更是创下近两年来新高。
尽管5-6月需求有所回落,但月均成交仍保持在9000套以上规模。
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得益于政策放宽购房门槛,释放了大量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同时也反映出购房者对市场预期的逐步改善。
然而,与成交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手房成交价格仍在下降。
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739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
二手房挂牌量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业主为尽快促成交易,纷纷降价出售,内卷现象严重。
同时,新房市场高使用率产品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买卖双方在价格上的博弈愈发激烈,购房者观望情绪虽有所放缓,但仍期待更具性价比的房源,导致成交价格持续承压。
市场回暖下的
量价分化与未来走势
一二手成交量总体上涨14%+,新房价格企稳回暖,二手房价格却持续下行——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逻辑其实清晰可辨。
上半年市场回暖的核心推力,离不开政策、产品与房企策略的多重发力。
利率优惠政策显著降低购房门槛,直接撬动刚需与改善需求释放;“高使用率”项目集中入市,精准匹配了购房者对居住空间的实际诉求;房企则通过渠道升佣、促销让利等组合拳激活潜在客户,多方合力推动成交量实现显著增长。
不过,市场信心的恢复仍显脆弱,这也造就了新房与二手房的分化格局。
新房凭借高使用率、现房销售等优势持续吸客,对二手房形成直接冲击;而二手房市场因挂牌量高企、竞争激烈,业主为快速成交不得不降价抛售,进一步拉低整体价格。
这种态势又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不少人期待价格继续探底,形成循环影响。
展望未来,市场信心有望逐步修复,分化趋势则将持续深化。
从土地市场看,上半年19宗涉宅用地成交、超195亿元的总金额,虽环比下降,但已达2024年同期的三倍多;宅地流拍率从之前的30%-60%回落至17%,均显示开发商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正在回升。
目前市场分化较为严重,这一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部分新盘凭借优质的产品、地段和营销策略,取得了热销成绩。
例如越秀・云萃首开去化接近100%,南站的万科・檐屿城首开2分钟不到销售276套,金额突破6.06亿元。而同时,也有六成以上一手楼盘半年内网签量不足100套。市场冷热不均现象明显。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下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分化的背景下,应更加理性地选择房产。
刚需族必须丢掉 “抄底幻想”,政策窗口期不会无限延长,盯着现房和准现房下手,优先锁定配套落地的成熟板块。那些还在画饼的远郊盘,再便宜也是陷阱。
改善客更要狠下心筛选,非核心地段的伪豪宅坚决不碰,紧盯硬通货,哪怕多花点钱,也比买错后砸在手里强。
记住,现在不是 “买不买” 的问题,是 “买对不买错” 的生死线,盲目入手,注定会成为分化时代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