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取证”与“货不对板”齐飞:前海时代三期尊府陷业主维权拉锯战
前脚备案价涨价拿证,后脚业主维权货不对板,深圳前海时代三期尊府项目本周再陷“豪宅争议危机”。
7月23日晚,前海时代三期尊府最后一栋房源取证,引起市场多方关注,该批次房源共171套,户型为89㎡三房和190㎡四房,备案均价11.5万/㎡,总价区间在873-2509万之间,据了解交付时间为2026年底简装交付。
小编了解到,由深圳地铁开发的前海时代项目规划总建面约130万㎡,是一个超大型综合体项目,三期此前已分批开盘或加推数次。
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份,尊府加推了76套大户型房源,约245㎡的四房三卫和约285㎡的四房四卫大平层,备案均价11.55万/㎡。开发商方面加推当天曾发出喜报,称开盘去化超九成,收金19亿。
然而,小编通过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查询到,截止到本周,三个月过去,项目实际去化也只达到了81%,总共76套房源,仍有14套期房待售,另外有19套房源,开盘至今三个月,仍旧只是“已签认购书”状态,并未备案网签。
另一个引发市场争议声音的现象是,如果对比项目上批次同户型区间的开盘,则是需要追溯到2024年3月,前海时代三期推出53栋的1单元和2单元,共344套房源,房源同样为89-190㎡的三房四房。
对比一年前的备案均价9.9万/㎡,本周这171套房源的备案均价11.5万/㎡,备案价上调了约1.6万/㎡,被行业认为,打响了深圳新盘涨价的第一枪。
尽管前海时代是桂湾目前唯一的在售新盘,但涨价仍旧有所争议,被称为最后一批小户型的89平三房,实际户型设计槽点不少。
例如,89平3房共5个户型,整体得房率74%左右,套内约66平,对比大多项目的89平3房,相对紧凑很多,这也是业内和购房者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不少看过现场的行业人士表示:“其中客餐厅占了20来平,主卧只有10个平方左右,两个次卧除去飘窗外仅5-7个平方,其中一间只能做书房或儿童房。”
据了解,甚至有观点一针见血指出,目前深圳总价1000万左右的置业选择面其实非常广,无论是二手还是接下来的新房市场,都有更好选择,“若购买前海时代此次89平三房是自住,需要忍耐户型使用率和舒适度都比较低,若是投资前海,算是资金成本,可能也得做好未来五年大概率站岗的准备。”
同时,就在市场热度或许还未传导至售楼处的时候,一场由前海时代三期业主门发起的“豪宅降配”维权,其实也已发酵许久。
01
千万豪宅前海时代三期未交付先翻车
业主怒斥“货不对板,严重降配”
近日,网易房产后台接到多名深圳前海时代三期尊府的后台爆料,称自己购买的总价数千万的前海豪宅,业主们却发现了多处的货不对板、质量降配、做工用料差等问题,业主们认为,深圳地铁所开发的前海时代三期实际质量与所宣传的“前海封面”豪宅定位相去甚远。
例如,业主们表示,一个简单的入户大门,就与宣传效果图存在多处不符。
“大门玻璃效果图是下半部分玻璃长,上半部分玻璃短,提升门的高度感,但大门玻璃实景,采用两等分的玻璃,显得门很小气压迫,头重脚轻。”
“效果图为新商场和新住宅的窄边宽门,但实际使用的,却是类似老商场和老住宅的宽边框门。”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卖房时的效果图和大堂实体成为卖家秀和买家秀,总价3000w豪宅新房入户门,实际呈现出来的却一点美感和品质感都没有。”
与此同时,业主们还发现了公区存在了多处设计问题、用材问题以及工艺问题。
“千万级入户门厅窄得只够两个成年人擦肩而过,公区石材的切割也非常粗糙,选材上也存在颜色不一、档次低下、与效果图不符的问题。”
从业主们反馈的系列情况看,前海时代三期还存在着地下车库降配设计,小区外围“铝板凹陷”等问题。
有业主愤怒表示,“前海时代三期公区的很多地方设计方案粗糙落后,但开发商明确拒绝了业主们提出的更换设计公司的诉求,其他深圳同价位的楼盘公区投入与品质都远远高于尊府,但我们却发现了购房合同中存在着不平等的霸王条款,比如消除了业主们的合法拒收房的权利,还免除了开发商在交付品质这方面的责任。”
有深圳业内人士向小编表示,在当前市场转型与回暖阶段,开发商若还在降本增效,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因品质而维权的事件,或会加速企业品牌价值的连锁崩塌。
“上调新房备案价可能是为缓解资金压力,但涨价又减配的话,会进一步激化市场矛盾,如果连高端项目都质量失控,市场信心如何重建?”
网易小编梳理发现,在今年3月份,该项目便已有业主们陆续发现品质问题,在后续与开发商深铁置业的沟通会上,期间,开发商人员回应向业主们表示“你们不能因为看到图片(效果图)是法拉利,你们就认为是法拉利”引发业主们强烈不满。
目前,业主们大部分反馈诉求是要求项目更换景观设计公司,并且增加公区投入预算。针对系列问题,本周网易房产也已致电深铁置业相关负责人员,对方回应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回应业主问题”。
然而,项目的维权拉锯战还在继续,本月,前海时代三期的业主们再次爆料,称业主们发现,深铁尊府多家中标单位资质存疑。
有项目业主根据深铁官方“智能招采管理平台”上公示的中标结果等公开信息,与工商数据进行核查,对部分中标单位的资质提出了质疑,如有中标企业社保缴纳人数仅为2人 ,并且业主代表实地探访时发现并无人员办公,已人去楼空等情况。
有业主通过“民意速办12345”反映情况,深圳市国资委作出答复表示,“相关采购流程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公开。”
02
市场“维权”,企业“失血”
深铁集团的背后困境还未结束
业主维权焦虑、新开盘涨价背后,深铁集团正面临严峻财务危机
4月29日,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重大损失公告,公告显示,根据2024年度审计报告,深铁集团2024年合并报表范围内,发生亏损334.61亿元。
这样的亏损,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深铁每一天,就亏一个亿,
小编印象中,深圳地铁一度曾是中国地铁行业的盈利标杆。得益于房地产开发业务,从2019年到2023年,深铁分别实现净利润116.67亿、111.02亿、28.90亿、8.66亿、7.89亿元,尽管幅度在减少,但五年间实现利润总额为273.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地铁公司。
但2024年亏损额,则直接将过去5年累计利润全部扼杀,甚至还要倒贴数十亿。
对于亏损原因,深铁集团也没有否认——主要是由于其联营企业万科2024年度业绩亏损,导致深铁集团对万科股份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投资减值损失,进而导致本年度业绩出现亏损。
3月31日,万科公告称,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94.78亿元。
2017年宝万之争,深圳地铁豪掷664亿元做了万科第一大股东。并且,从2024年万科同样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深铁除了高调喊话支持万科,更是不断“输血”万科。
一年回到解放前,加上行业形势依旧不乐观,再大的地主,余粮也不多。
2024年连续多次借款,使得深铁2024年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带息债务规模突破4000亿元,加上自身运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可以说整体形势严峻。
更严峻的是,今年以来,深铁对万科的“输血”仍在继续。
2025年7月3日,万科A公告,向深铁集团申请不超过62.49亿元借款。这是2025年以来深铁集团第6次向万科提供股东借款。
7月14日,万科刚刚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万科净利润亏损起码100个亿,换句话说,不只是去年,今年,深圳地铁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或许也将同样面临最终“确认投资亏损”的结局。
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即使今年深圳地铁想方设法,对万科补齐了一连串的资金缺口,但明年、后年的到期债务规模同样不容小觑,深铁又将如何解决?
“放到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万科每一笔债务规模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房企依赖关联方也就是大股东深铁来输血,一旦核心资产暴雷,大股东深圳地铁的全链条也将受波及。”
综合来看,当前,前海时代三期尊府业主的诉求,不仅是“换一扇门一扇玻璃”,更是对开发商责任与品质的拷问,而项目之外,面对市场对于企业的质疑,深铁又将如何妥善平衡财务端的单方面输血困境,如何从企业到项目,重建市场信心?这不仅是深铁的必答题,也是整个行业当下的缩影。
业主诉求与开发商财务困境交织,这场维权风波将如何收场?网易房产将持续关注。